《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已发布,今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并提出5.9万亿的‘新基建’项目。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G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系全国区县J“新基建”产业政策。
“新基建十条”主要内容包括:
重奖“新基建”G端项目和人才。对处于价值链D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G端项目到该区落户给予周到的服务和大力的扶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重奖数字经济人才。如对新引进的D数字技术企业,单个项目奖励总额G5亿元。
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L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争创粤港澳大湾区J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10条”提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焕发“制造”新活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如选正式上线运营且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电竞游戏软件项目,按其软件开发投资额G给予1200万元资助。
探索“新基建”制度创新。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新基建”给予“硬”支撑外,该区也注重通过制度创新给予“软”保障,明晰数据产权,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同时,鼓励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
广东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广州市举办了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揭牌活动,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揭牌,亮出广州发展新基建的“头雁阵容”。
《蓝皮书》旨在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帮助公众理解AI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AI赋能行业应用案例,产业政策及趋势分析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20.3 亿美元增长到2029 年的 132.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45.5%;中国 60% 的企业将把AI 融入其主要产品和服务中,并且这些 AI 功能将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数据看数据标准和治理保障体制不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较为薄弱;从算法看模型自身存在不可解释性和可靠性风险;旺盛的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加剧人才供需矛盾
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统筹好“四对关系”:一是高质量供给引领和满足内需的关系;二是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三是产业国内根植与海外布局的关系;四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AI迎宾接待机器人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在智能人机交互的研究中,对情感的识别、分析、理解、表达的能力是重点研发方向;从人类的语音,面部表情等多个维度捕捉情感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别
多模态感知技术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五感的多模态智能感知能力;通过表情识别、语音情感分析等技术,让机器人感知人 类情绪并做出相应情感回应,增加亲和力和互动性
AI陪伴机器人在外观设计具备人类相似特征;在行为模式上模仿人类的行为,具备手眼协调,动态足控制能力;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和用途,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机器人机械手有多个关节和多个自由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配置了必要的传感器,可以精确控制机械手的操作;微小的外形尺寸使得机械手具有很高的操作精度
展厅迎宾机器人的“小脑”核心技术正在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演进,视觉-语言模型为机器人学习复杂技能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很强的泛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指令组合技能
基于模型的小脑技术路线控制方法有ZMP判据及预观控制,混杂零动态规划方法,虚拟模型解耦控制;基于学习的小脑技术路线控制方法有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
迎宾服务机器人需要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模态,使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结合听觉和触觉信息,机器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指令和情感状态
LLM(大语言模型+VFM(视觉基础模型)实现人机语言交互、任务理解、推理和规划;VLM(视觉-语言模型)实现更准确的任务规划和决策;VLA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解决机器人运动轨迹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