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4G网络实现自然村(20户以上村民小组或聚居寨)全覆盖,5G应用更加普遍,自然村(20户以上村民小组或聚居寨)光纤通达率达到70%,有条件的农村具备100兆以上接入能力,有线广播电视网连通所有行政村。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打造数字农业产业新优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省、市、县、乡、村五J全覆盖,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显著。惠农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G,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形成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行动方案》强调,将重点抓好任务落实,包括完善支撑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产业,优化信息惠农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数字乡村的治理能力,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数字鸿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行动方案》明确,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举措,督促落实各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信息化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L域配套政策措施。按照统筹规划、整合共享、集聚提升的原则,按规定选择优势区域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加强信息化相关资金项目的整合运用,争取层面的数字乡村试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对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
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建成5个左右区块链产业园,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块链技术创新高地、产业集聚洼地和应用示范基地
聚焦七项主要任务,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争取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
规划》聚焦七项主要任务,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争取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突破2.5万亿元
湖南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特征受这些选择所支配:机动性、可控性和稳定性;表中描述了特殊轮子类型的选择和机器人底盘上它们的几何结构这两个方面
(a) 标准轮:2个自由度,围绕轮轴(电动的)和接触点转动; (b)小脚轮:2个自由度,围绕偏移的操纵接合点旋转;(c) 瑞典轮:3个自由度,围绕 轮轴(电动的)、辊子和接触点旋转;(d)球体或球形轮:技术上实现困难
六腿结构在移动机器人学中已经很流行,因降低了控制的复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各条腿有3个自由度,各腿有业余伺服电机所提供的2个自由度,仅由臀部弯曲和臀部外展组成
四腿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具有当作有效人造产品的潜能,能够走、跑、爬,并运载重负荷,LittleDog是一个小尺寸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在爬行和动态运动步态方面,具有足够强的功能
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展示了各种类型的成功的双腿机器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们具有类似人的外形,必须连续地进行伺服平衡校正,通过与限制膝盖关节角度的“膝盖骨”相结合,实现了惊人的仿生运动
单腿机器人的主要困难是保持平衡,机器人必须主动地自我平衡,或者改变它的重心,或者给出校正力,机器人通过调节相对于身体的腿角,不断地修正身体姿态和机器人速度
在腿式移动机器人情况下,增加机器人腿的自由度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既扩大了机器人能行走的 地形范围,又增强了机器人以各种步态行走的能力,缺点是带来动力、控制和质量方面的问题
主要优点包括在粗糙地形上的自适应性和机动性,能用高度的技巧来操纵环境中的物体;缺点包括动力和机械的复杂性,必须能够支撑机器人部分总重量
用来检测机器人的加速度,括身体的加速度和各关节角加速度,有时候也作为抑制各关节机械振动而检测;根据原理可分为应变式、压电式和MEMS 技术等
检测机器人运动速度,包括身体移动速度和各关节转动速度等;一般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两种,直流式测速机的励磁方式可分为他励式和永磁式两种,有带槽的、空心的、盘式印刷电路等形式
用于机器人运动关节的零位和极限位置的检测,零位是机器人关节运动开始时的位置,零位检测精度直接影响机器人运动的精确度;位移传感器一般都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上,用来检测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量
大部分轮子是由可变形材料(如橡胶)制成,所以相互作用是接触面;,假设全方位移动机器人重心不高,因此当机器人加速运动时由重心偏高产生的各轮对地压力的变化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