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智能制造工厂连接的载体。5G具备G连接速率、超低网络延时、海量终端接入、 G可靠性等优势。未来5G有望替代工厂内物 联网通信(包括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 技术),成为加速信息传输的通道。通过广 泛连接,5G将大量传感器及设备G速接入工 厂,是智能制造工厂连接的载体。
数字孪生未来向轻型制造业加强渗透。数字孪生基于实体数字建模、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构建物理空间与数字 空间之间的闭环数据交换通道,实现数字空 间和工业设备的虚实客观映射,在数字空间 对物理设备的实时状态进行呈现,未来数字孪生将向轻型制造业加强渗透。
附件:头豹研究院发布的未来50年智能制造全景前瞻

工信部联科﹝2021﹞187号,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制造业提质增效步伐不断加快,供给和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支撑体系逐渐完善
报告将介绍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和趋势,将梳理目前已经出现的大模型产业落地模式,提出该模式诞生的条件、特点和优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华为首次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对未来十年的智能世界,进行系统性描绘和产业趋势展望,智能世界2030,华为提出了八个维度的展望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3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启示:国产化黄金期开启,具备一体化能力的平台型企业空间巨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滑;5G终端、新能源车增速放缓;行业大幅扩产,竞争格局恶化
在第三代半导体追赶的路上,中国企业正迎来追赶和发展的良机,国内企业也与部分车企和家电企业等进行了配套和产业合作,国产器件逐渐导入终端产品供应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化路线为指引, 在已开展标准化工作、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标准框架,引导和规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标准方向
由数据驱动代替经验驱动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共识,数智技术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将海量原始数据加工为知识
全国21个省市制定了46项涉及创新中心的政策文件,北京市制定相关政策 6 项,数量最多;各省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主要分为综合类和专项类
光刻胶目前被广泛用于光电信息产业的微细图形线路加工制作, 约占IC制造材料总成本的4%,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一般由由感光树脂、增感剂、溶剂与助剂构成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所占市场份额自2017年的55.6%不断提升,国品牌华为和小米占据2席,国际市场表现小米优于华为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逾151亿元2018年至2023年CAGR可达到55.4%,预计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占全球AI芯片行业的25%,华为海思、依图、地平线、云天励飞等企业纷纷推出AI芯片+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