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G,各L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G。黄河、湟水河、渭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积J进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多面管控。
经济发展活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创新活力和实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一带双圈多节点”空间格局逐步优化。兰西城市群“主骨架”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兰州、西宁中心城市实力显著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兰州—白银、西宁—海东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持续提升,定西、临夏、海北、海南、黄南等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支点作用进一步强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城市群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合作能力持续增强,开放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初步建成
附件:关于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十四五” 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2022〕12号,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确定了5个方面14项指标,构建了体现我省特点的能源发展指标体系
青政办〔2022〕13号,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涉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青政办〔2022〕25号,建成与文化名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红色文化基因得到有效传承,青海的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实施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提质项目和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项目,规划建设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监测综合站点。
加快建设青海高新区教育科创园,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青海科技城、西宁科技大厦等项目,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高新区和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个创新高地
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与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青海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青政办〔2022〕12号,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确定了5个方面14项指标,构建了体现我省特点的能源发展指标体系
青政办〔2022〕13号,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涉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智能装备领域规模达到100亿元,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5个,培育2-3家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产品生产领域龙头企业,环保产业营收达200亿元
构建成都水务116N战略格局,推进天府蓝网建设为总体愿景,以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为重要保障,整合水务各专项行动和流域区域综合行动
把握发展需求形成311任务体系;聚力实现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整体效益;着力夯实规划重大项目支撑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达到3至5个;新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60个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10个;
构建苏州特色山水林园湖一体化格局;弘扬天堂苏州园林之城品牌;强化城市公园绿化管理;提升林业资源质量;营造绿美苏州良好环境
榕政办〔2022〕2 号,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6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20个,高成长企业达到200 家
东府办〔2022〕15号,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千亿产业,现代建造的目标
东府办〔2022〕21号,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服务和慈善事业规范健康发展;基层治理创新成效亮点更加突出
助力东莞加快成为湾区政务服务引领者,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在全国打造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体系
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服务和慈善事业规范健康发展;基层治理创新成效亮点更加突出
助力东莞加快成为湾区政务服务引领者,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在全国打造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体系
黑政发〔2022〕10号,生物经济总规模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达到20个以上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推进气候友好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渝府办发〔2022〕40号,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约10万户,实施智慧小区建设项目600个
搭建统一门户进行服务能力的集中展示与申请调用管理,对外提供数据,算法,物联,时空,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共性支撑服务,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及各领域数字应用
完成浙江省电子航道图,建成智能航道400公里,主要港口五类码头泊位和内河水上服务区100%具备岸电供应能力,强化5G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应用
提出1+10+44+177的总体框架结构,实施海港提振行动,智慧赋能行动等10大行动共44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177项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工作
鼓励共享经济业态创新,支持远程办公等在线服务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支持开展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支持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发展
通威股份 隆基股份 中环股份 晶澳科技 天合光能 合盛硅业 特变电工 福斯特 大全能源 先导智能 东方电气 信义光能 正泰电器 阳光电源
渝府发〔2022〕3号,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突出四个面向战略导向,着力打造战略科技高地
从人工智能教育的定义及应用比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技术应用情况,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设置及师资实践等维度,反映出当下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