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G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型。“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由668家增加到1041家,获批全国第三个车联网先导区,产业链建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4.65万户13.42万名贫困人口告别贫困,1107个边缘户家庭远离贫困;助推龙山等8个帮扶县全部脱贫出列。
——生态环境质量创近年来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4%,国、省控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浏阳河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内陆开放G地建设多面提速。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正式揭牌;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70%,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开启中非合作新篇章。
附件:长沙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3亿元、增长3.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进出口总额增长4.3%
生产总值1225.86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9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预计外贸进出口增长19.1%
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比全国G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
全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23个,总投资404.9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增长10%,亿元以上项目1883个,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谋划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696个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总量突破4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进出口总额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7.7%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18亿元,增长4.1%,增速排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6亿元,增长8.9%,增速排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1%,社会投资占比从54.2%提升至6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44.2∶11.6∶44.2调整为37.8∶8.8∶52.5
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增长3.8%、比全国G1.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
巩固提升工程73处、产业路480公里、农田水利265公里、地头水柜180个、危房改造445户、新一轮农网改造项目1120个,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
实现生产总值6001亿元,年均增长6%,人均生产总值达11.6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3.5亿元,年均增长7.2%和8.4%。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粮食总产连续7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G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是2015年的3.5倍。上市公司新增102家,达到334家,市值过千亿元的8家。独角兽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