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
落实“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聚集全市优势资源,抓好重大项目带动,实现主要功能节点支撑城市框架成型。
二、全力推进G端功能集聚
围绕“3+1”主导功能,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打造G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具特色的功能小镇。
三、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
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支持雄安新区提升承载能力,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
附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京政办发〔2022〕15号,规范社会保障卡的使用和管理,维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民生一卡通服务
京政发〔2022〕10号,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
京政发〔2022〕13号,城镇地区供热面积将达到10.5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京政发〔2021〕34号,在妇女与经济L域,提出要消除就业歧视,维护从业女性的劳动权益和劳动安全,聚焦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的健康法律等L域
京政发〔2022〕17号,设置22项规划指标,增加了45分钟通勤出行比例等指标,绿色出行比例预计将达到76.5%,道路交通指数将力争控制在5.48
北京将实施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健全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机制等三个机制
鼓励共享经济业态创新,支持远程办公等在线服务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支持开展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支持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发展
京环发〔2022〕16号;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G到14.4%以上,本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35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