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等建立10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鼓励“链主”企业和相关企业参与设立专项基金,投资并购产业链上下游战略性项目。
支持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施重点“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对揭榜项目给予G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支持碳中和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产业园区及功能区开展第三方减污降碳环境综合治理,对符合要求的按照年度合同金额的5%给予G200万元奖补。
支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争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20万元资助资金。每年遴选一批重点产业链L军人才,提供30万元资助资金。
附件:关于印发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智能装备L域规模达到100亿元,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5个,培育2-3家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产品生产L域龙头企业,环保产业营收达200亿元
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70%以上的正常生产煤矿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及以上标准,做到 一矿一策
推进DRG付费方式改革实现实际付费,完善两病门诊用药医保服务包的试点办法,启动安宁疗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
立足雅安市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支撑1+4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
宜府办发〔2022〕13号,从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综合整治,开展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川发改能源〔2022〕227号,积J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在负荷中心和新能源基地重点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
立足成都市信息化发展基础和未来前景,采用定性目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目标体系,设置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投入增速等14项二级指标
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目前的82%提G至2025年的88%,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从2020年的80.2%增加到85%
成都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定义幸福美好生活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规上亩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工业园区1+3+3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
绵府办发〔2022〕24号;产品监督抽验合格率G于全省平均水平,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100%;互联网+监管智慧药监系统基本建成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州内规上企业达18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0.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