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一系列惠民殡葬政策,减免或补助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费用和节地生态安葬费用,72.09%的县(市、区)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69%的县(市、区)将惠民政策扩大到全体居民。
落实民政部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部署要求,全省建成殡葬信息化系统平台,殡葬服务机构业务办理、经营性公墓审批(年检)以及殡葬证书核发等实现网上办理,定期向省政务服务平台推送相关数据,基本实现殡葬服务监管常态化、服务机构经营管理规范化、便民惠民服务多元化目标。
到2025年末,全省火化率达到60%,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60%以上,实现殡仪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火化炉尾气排放标准全部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覆盖到乡镇及200户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加快推进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城市居民公益性安葬(放)设施短缺问题,健全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附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政办发〔2022〕37号,省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到90%以上,建成全省统一政务云,建成全省统建共用的公共应用平台,电子证照出证率和电子印章加盖率达到80%以上
云政发〔2022〕31号;创作了一批反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戏剧,乡镇文化站143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442个,农家书屋13994个
省属企业每年要力争打造10个产业数字化标杆项目,5个以上数字化标杆企业;国资云形成完善的企业云上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
云政办发〔2022〕20号;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治体系;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害发生后10小时以内得到有效救助;掌握应急逃生救护基本技能的人口比例G于2%
云政办发〔2022〕41号;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着力打造5条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链,环保产业成为绿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支持工业G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攻关;G原特色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民生与生态文明L域关键技术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进出口额达到2675.78亿元,吸收外资达到13.7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0.9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6.5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26.95亿元
5G网络设施在西部地区处于前列,5G用户占比达到60%以上,建成10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培育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
省际互联网带宽能力达28Tbps,4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完成5G基站建设1.9万个,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超4万架,建成4G基站21.5万个
临政办发〔2022〕34号,临沧市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达375.14 亿元,服务业占地区 GDP 的比重 45.7%
建设资源数据采集一张网,推进德宏云大数据一体化建设,建设南亚东南亚离岸大数据中心,谋划实施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
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云政办发〔2022〕22号,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与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匹配,力争达到100家
云政办发〔2022〕28号,从总体要求,主要行动,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涉及五个L域25项指标,4项指标G于国家标准
云政办发〔2022〕29号,党建引L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G,重视城乡社区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
云政办发〔2022〕32号,推动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发展,给予100万元奖励,上榜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排名提档的,给予差额奖励
云环发〔2022〕13号,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提升1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65.04%
云政办发〔2022〕25号,到2025年,滇中州,市集聚全省50%的人口和68%的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2.7左右,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
云环发〔2022〕13号;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不断夯实;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