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初步建成“系统完备、G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环湾核心区城市形象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统管区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统筹区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品质提升、市域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统盘推进,有力支撑“品质泉州”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交通设施畅通便捷:市区基本实现15分钟上G速,重大交通枢纽G快交通体系全覆盖,构建“369”交通圈生活圈产业圈,城市交通品质显著提升,“行路难、停车难”显著改善。
园林绿化多元生态:基本形成山水融城生态连绵带,构筑水清岸绿堤美、可亲可游生态体系,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居住品质活力宜居:多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六大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古城6.4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整治基本完成,新区形象显著提升,古城风貌提质焕颜,城乡居住展现出具有泉州特色的G颜值和运用模式。
供水保障出色放心: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供水“同质、同服务”。
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多面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以县域为单位捆绑打包市场化全覆盖。
环卫提升常态长效: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公厕日常管理长效机制。
城镇燃气均衡安全:实现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的城镇燃气气源多元化供应格局。
附件:关于印发泉州市“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专项规划的通知

南政办〔2022〕29号;累计建成G标准农田面积7.5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19.7万亩;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0.87%;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 3818.91 亩
莆政办〔2022〕23号;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L域的改革任务,基本医保更加规范统一
交通基础设施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形成2113交通圈,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不低于7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闽政办〔2022〕22号,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00亿元
南政办〔2022〕6号,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150家,国内注册商标增至12万件,国际注册商标增至150件,地理标志商标增至110件,驰名商标数量达到40件
榕政办〔2022〕2 号,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6万亿元,G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20个,G成长企业达到200 家
明确了创建革命老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明确了发挥数据关键生产要素作用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等六大重点任务
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争建成1家以上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共享服务体系,扩大一网查档,异地出证惠民服务覆盖面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左右,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80%以上,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城乡残疾人技能培训5500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达到100%;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含)以上
漳政办〔2022〕21号,能源生产总量达840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81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31.9%,提升LNG接收储运能力
明确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共七个方面,7项重点工作,10项重点工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G资源利用效率
五个双百:教育财政投入200亿元以上;建设约200所学校;创建240所以上各级各类出色学校;培养200名市级以上优秀校长;培养200名以上省级名优教师
构建泛在智联的数字底座;激活有序流通的数据要素;发展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社会;打造多元协同的数字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