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末,多面构建“现代化建设、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智慧化运行、全周期管理”的住房城乡建设G质量发展模式。
1 人口总体规模和空间分布得到有效调控,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2 “十四五”期间新增供应商品住房100万套(间),其中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满足“一套房”“一间屋”“一张床”多层次住房需求。到2025年末,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面达到100%,成品住宅比例达到80%以上,新建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
3 “十四五”期间多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100条。
4 到2025年末,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天府文化地标130处、博物馆23座,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
5 到2025年末,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铁路公交化达56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达65%。成德眉资各方向实现2条以上轨道联系,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1小时通勤圈。
6 到2025年末,全市快速路里程达到约315公里,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推进以留改建为主导的50个片区有机更新,力争完成112个非核心功能项目纾解,成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提G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金融业增加值达2800 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2%;境内外上市企业总量超180 家,打造 5 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2200 亿元
基本实现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共享,智慧蓉城运行中枢G效运转,数字经济与智慧蓉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公共管理智能G效
重点布局在产业功能区;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不超过90平方米;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五方责任主体,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成都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定义幸福美好生活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2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量350万头左右,实现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省级标准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统L,以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为攻坚方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出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42 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8.5/10 万,2.8‰,4.25‰以下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义务教育出色学校覆盖率达到70%,将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新建100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生物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创建3-5个生物科技创新平台,生物经济关联产业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立足成都市信息化发展基础和未来前景,采用定性目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目标体系,设置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投入增速等14项二级指标
智能装备L域规模达到100亿元,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5个,培育2-3家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产品生产L域龙头企业,环保产业营收达200亿元
构建成都水务116N战略格局,推进天府蓝网建设为总体愿景,以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为重要保障,整合水务各专项行动和流域区域综合行动
把握发展需求形成311任务体系;聚力实现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整体效益;着力夯实规划重大项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