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系统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开发模式、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多面提升超大城市人口经济承载能力。
“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有机更新活化存量空间,多面推进以“留改建”为主导的50个片区有机更新,力争完成112个非核心功能项目纾解。以“城市针灸”理念促进老街巷、老院落焕发新生,以“创新创意”方式推进老旧居住区、低效商业区、低效工业仓储区等更新改造,推动城市和建筑焕发新生。
成都将打造特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集群成员包括清洁能源制造产业、新型绿色服务业、“生态+”产业等。到2025年,成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
在清洁能源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成都尤其注重与市州之间的互动协作,提出着眼“研发+制造”培育跨区域产业,大力发展成(都)德(阳)G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发挥头部企业引L带动作用,贯通上中下游产业链,与乐山、眉山共建晶硅光伏产业基地等。
垃圾分类是绿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运收处置能力,成都将以天府水城静脉家园、邛崃餐厨废弃物处置厂、简阳市餐厨垃圾处置项目等为依托,完善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全流程处置网络,引导企业不断升级厨余垃圾去杂、破碎、发酵、降解等处置设备和技术,提G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附件:关于印发《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的通知

推动毗邻地区设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推进畜禽粪污专业化利用处置或就近就地综合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成住建发〔2022〕90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新增供应商品住房100万套;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面达到100%;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
四项指标(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体下降,不发生较大及重特大火灾事故,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全省排位逐步下降
基本实现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共享,智慧蓉城运行中枢G效运转,数字经济与智慧蓉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公共管理智能G效
宜宾市共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3139 万人,占比达到 15.76%;现有养老床位数1.8万张;宜宾市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为2个
宜府办发〔2022〕25号;90%以上县(区)政务服务中心面积达到省一级标准;所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省二级标准以上;其中70%以上达到省一级标准;构建城市30分钟政务服务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州内规上企业达18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0.15%以上
绵府办发〔2022〕24号;产品监督抽验合格率G于全省平均水平,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100%;互联网+监管智慧药监系统基本建成
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规上亩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工业园区1+3+3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
成都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定义幸福美好生活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目前的82%提G至2025年的88%,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从2020年的80.2%增加到85%
立足成都市信息化发展基础和未来前景,采用定性目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目标体系,设置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投入增速等14项二级指标
川发改能源〔2022〕227号,积J推动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在负荷中心和新能源基地重点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
宜府办发〔2022〕13号,从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综合整治,开展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立足雅安市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基础,支撑1+4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