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基建 > 贾康: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财政政策三箭齐发 |
贾康: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财政政策三箭齐发 |
来源:贾康学术平台 时间:2020/6/6 |
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5月22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J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J有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提G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地方专项债的力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表示,“这就是过去常说的三箭齐发”。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两新一重”,更是明确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财政增量资金要注重放大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对赤字率安排,贾康认为,“大家早就都预料到了,这次把赤字率提G到3.6%以上,就是把它明朗化。”财政赤字规模加上抗疫特别国债,总体上来说,财政资金增量就达到2万亿元。 “关键是怎么把它用好。”贾康认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J,除总量扩大外,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功能是要优化结构,因为财政的特点就是要做定向“点”调控,体现政策倾斜,突出政策重点兼顾一般,“这些结构性的问题,财政要义不容辞地处理好。” “不是一个钱D一个钱用的问题。”他表示,财政资金使用要特别注重放大效应,比如财政贴息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采取优惠贷款贴息就是一种放大的方式,财政只补贴利息里的一块,商业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仍遵循市场规则,小微企业拿到的贷款利息很低,融资成本也就降下来,如果财政贴息5个点,其放大效应就是20倍,“这种机制要特别运用好。” “两新一重”成扩大投资发力重点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G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贾康认为,扩大投资要积J运用PPP模式,一些与改善民生相关的公共工程、新区建设等,可积J引导社会资本和政府体外资金进入建设项目。 “财政的钱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钱是来自政府体外,那更是一种放大。”贾康认为,“地方债在使用上,一定是用于项目,而且建设项目很多时候不是一个钱D一个钱用,而是D好几个钱用,要把这个机制处理好。” 所谓“两新一重”,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J;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新基建近期讨论很多,新型城镇化已有多年的讨论,贾康表示,“两新一重”都是已经明确的推进扩大内需工作的投资重点,但在当下既要抗击疫情,又要尽快推进经济社会正常发展、G质量发展的情况下,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一起,把决策层考虑的各个要素放在一起,就有了更清晰的指导框架。 他认为,公共基础设施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和形成长远发展的后劲儿,这也是多年来强调的,要继续做好投资安排。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增加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贾康分析,提出资本金也是有放大的意义,资本充足率方面有支撑,铁路建设企业就可以在资本市场更好地去融资,说明要继续进一步推进铁路路网建设。 新基建人才缺口将达417万 新基建已成为近期以来的热点话题。4月20日,发改委关于新基建的概念和内涵作出权威解读,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L,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G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J、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基建仍是发力重点。”中泰证券席分析师杨畅也认为,内需包括投资与消费,投资中的发力重点仍然是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受下游需求压力,短期难以修复,房地产开发投资难以出现明显回升,基建投资仍是发力重点。未来基建仍将延续前期方向,尤其是在医疗卫生L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相关行业人才也显得日渐紧俏。智联招聘刚刚发布《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猎聘数据显示,从新基建中G端人才的城市分布来看,排名前20的城市以一线城市、部分新一线城市及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为主。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20.49%、13.13%、12.95%,属于梯队。
|
相关推荐 |
»
怎样看待新基建对带动经济的作用
» 新基建背景下,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 共同推进新基建 四川、重庆信息通信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 中国10万亿元投资新基建!5G和AI双引擎,「制造大国」转型「科技大国」 » 百度加码新基建!500万台云服务器夯实AI新基建版图 »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新老基建”迎来史上最强风口 » 交通新基建即将开启,重点涉及8大领域和5大技术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趋势2020》 » 36Kr新基建系列《中国城市数据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 » 赛迪发布《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白皮书》 |
![]() ![]() ![]() |
![]() |
|
|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C座五楼 生产研发基地: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电话:4008-12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