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趋势 > 机器人行业轻量化深度报告: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PEEK材料加速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 350 亿 |
机器人行业轻量化深度报告: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PEEK材料加速应用,市场规模有望达 350 亿 |
来源:东吴证券 时间:2025/9/23 |
《机器人轻量化深度报告:机器人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 & PEEK 材料加速应用》聚焦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核心需求,深入剖析镁合金与 PEEK 两种关键材料的技术优势、产业化进展及市场潜力,为行业发展与投资决策提供清晰指引。 一、机器人轻量化:核心价值与发展态势 (一)轻量化的核心意义 轻量化是在满足功能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优化、材料升J与工艺改进减轻机器人重量,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两大维度:一是提升续航能力,类比新能源汽车减重 10% 可提升 7% 续航的规律,机器人轻量化能显著延长运行时间,如天工 Ultra 采用碳纤维减重后在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挑战赛中夺冠;二是加快动态响应速度,减重可降低关节转动惯量,减少电机加速减速所需扭矩,使运动更敏捷。 (二)行业发展趋势 主流机器人厂商已将轻量化作为迭代核心,产品演进普遍伴随重量下降:Tesla Optimus 从 Gen1 的 73kg 降至 Gen2 的 63kg,优必选 Walker C 较 Walker X 减重 31.7%,智元灵犀 X1 降至 33kg。当前轻量化材料以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及 PEEK 为主,但单一材料难以兼顾强度、刚性、成本与工艺,未来多材料协同应用、按功能分区优化将成为主流趋势。 二、镁合金:成本与工艺突破下的渗透率提升 (一)性能优势与历史瓶颈 镁合金密度仅为铝合金的 2/3,比强度、减震性、电磁屏蔽性及压铸性能更优,尤其适配轻量化与吸能性需求高的结构件。此前其工业化落地受三大因素制约:成本上,2021 年前镁铝价格比长期高于 1.5,性价比不足;工艺上,熔点低、易氧化,传统压铸安全性差;耐蚀性较弱,需额外表面处理。 (二)突破路径与产业进展 成本优化:近年镁价下行使镁铝比降至接近 1.0,价格压力显著缓解。 工艺革新:半固态镁合金压铸技术实现突破,相比传统工艺更安全(密闭成型避免燃烧)、环保(无需 SF6 保护气)、缺陷少(层流填充减少气孔)、力学性能优(晶粒细小)且能耗低(降温 100-150℃,能耗降 50%)。伊之密、海天金属、力劲集团等头部企业已推出专用设备,星源卓镁、博奥镁铝等企业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场景落地 :在汽车领域,ZG单车镁合金用量从 2022 年 6kg 增至 2024 年 12kg,2030 年目标达 45kg;在机器人领域,宝武镁业与埃斯顿联合发布的镁合金工业机器人减重 11%、节拍提升 5%、能耗降低 10%,其盖板、底座等结构件已具备量产潜力 (三)重点企业布局 旭升集团、宝武镁业、星源卓镁等企业已深耕镁合金压铸领域,宝武镁业 2024 年镁合金收入超 24 亿元,星源卓镁镁合金业务占比达 42.8%,且均在机器人关节壳体、结构连接件等领域积极布局。 三、PEEK 材料:核心关节的高性能之选 (一)性能特性与替代价值 PEEK(聚醚醚酮)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阻燃性、耐磨性与耐腐蚀性,比强度远高于钢和铝合金,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可大幅减重,且绝缘性与耐化学性更优。作为 “以塑代钢” 的关键材料,其在机器人核心关节、绝缘部件及复杂结构件中具备不可替代性。 (二)产业链与市场格局 产业链结构 :核心原料为氟酮(成本占比 50%)与对苯二酚,经聚合、改性、加工后形成纯树脂或复合改性树脂,Z终应用于多领域制品。氟酮产能集中于ZG,新瀚新材、中欣氟材、营口兴福等企业占据主导。 市场供需 : PEEK 消费稳步增长,2022 年欧洲、ZG、北美分别占比 37.0%、25.8%、23.1%;ZG市场增速迅猛,2012-2021 年 CAGR 达 42.84%。供给端呈现 “一超多强” 格局,英国威格斯占 60% 产能,国内中研股份、鹏孚隆等企业加速国产替代,推动价格从 2017 年的 500 元 / 公斤降至 2024 年的 300 元 / 公斤。 (三)机器人领域应用潜力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为 PEEK 打开增量市场,预计 2025-2035 年人形机器人新增需求将从 2.5 万台增至 1165 万台,PEEK 单价降至 200 元 /kg,单台用量提升至 15kg,2035 年机器人用 PEEK 市场规模有望达 350 亿元。中研股份(国内Z大 PEEK 生产商)、沃特股份(全产业链布局)、新瀚新材(氟酮核心供应商)等企业已具备技术与产能优势。 四、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方向 镁合金压铸领域:建议关注旭升集团、宝武镁业、星源卓镁; PEEK 材料领域:建议关注中研股份、沃特股份、新瀚新材、中欣氟材。 (二)风险提示 人形机器人量产不及预期,导致轻量化材料需求增长放缓; PEEK 材料受技术壁垒、原料价格等因素制约,降本进程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机器人产业化初期的投资与需求释放。
![]() |
相关推荐 |
»
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规模为221亿, 同比增长4.25%; 数量为139000台, 同比增长1 1.2%
» 2025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 » 2025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从科幻照进现实如何投身即将到来的革命,年产量将达5000万,年收入有望突破1.5万亿 » 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场景深度耦合具身智能,共建万亿科技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 养老机器人的近万亿级机器人市场, 生态搭建是关键,B端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C端市场有望达到50亿 » 2025AI赋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解析政策,市场,技术与行业格局,聚焦十大核心趋势 »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四位一体的生态 » 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增长速度快,具身智能不够用,模型架构不够统一 » 精密减速器:群雄逐鹿,新的篇章-市场规模达 91 亿,减速器迎来全新机遇 » 机器人旋转关节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国产替代正当时-谐波+行星为当下主流方案 |
![]() ![]() ![]() |
![]() |
|
|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C座五楼 生产研发基地: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电话:4008-12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