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系列
行业应用
渠道合作
新闻中心
研究院
投资者关系
技术支持
关于创泽
|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器人趋势 > 2025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  
 

2025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

来源:--      编辑:创泽      时间:2025/9/23      主题:其他   [加盟]

《2025 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由移动机器人 (AGV/AMR) 产业联盟与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联合编撰,基于对国内外超 30 家电机及减速机企业、超35家机器人企业的调研数据,系统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趋势与产业格局,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多面的决策参考。

一、行业概况:定义、规模与驱动因素

(一)行业界定与分类

蓝皮书所涉智能移动机器人涵盖工业移动机器人 (AGV/AMR)、人形机器人及商用服务机器人(轮式,含送餐、酒店配送、清洁环卫等类型),明确将家庭扫地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排除在统计范围外。作为机器人动力系统核心的电机与减速机,其配置数量基本一致,共同支撑机器人的运动与操作功能。

(二)市场规模与结构

2024 年ZG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市场规模约 11.6 亿元,销售数量达 105 万台;减速机市场规模约 12 亿元,销售数量同样约 105 万台。从产品应用结构看,轮式移动机器人占比Z高,约 62.80%;腿足式机器人占比 33.40%,主要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

(三)核心驱动因素

产业发展主要受三大需求拉动:工业领域对 AGV/AMR 的稳健需求支撑基础市场扩容;商用服务场景的快速渗透催生新的应用增量;人形机器人对电机数量与性能的双重高要求成为未来增长核心引擎,预计到 2030 年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材料革新、AI 融合与能源突破等技术进步为产业升J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产业链结构

电机与减速机处于智能移动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环节,上游衔接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供应端,下游直接服务于机器人本体企业,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效率、精度与可靠性,Z终决定终端场景应用效果。

二、动力系统:需求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核心需求分析

机器人本体企业对动力系统的需求聚焦于效率、精度、可靠性与适配性,不同场景需求存在差异:工业 AGV/AMR 侧重负载能力与耐用性,商用服务机器人关注小型化与低功耗,人形机器人则对高密度扭矩、快速响应及协同控制提出极高要求。

(二)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移动机器人动力系统将呈现 “更高效、更聪明、更绿色” 的核心特征,实现从 “功能执行” 到 “自主进化” 的跨越。电机与减速机的发展将围绕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效率革命(提升能量转换与传动效率)、智能重构(融合感知与控制功能)、生态协同(跨学科技术整合与产业链协作),推动机器人从 “工具” 向 “智能体” 进化。

三、电机市场:现状、竞争与趋势

(一)应用现状

电机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驱动轮 / 舵轮(底盘运动)、转向关节等核心部位,不同类型机器人对电机的选型存在显著差异:轮式机器人多采用直流伺服电机,腿足式机器人依赖高精度谐波电机,商用服务机器人偏好小型化步进电机。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

2024 年市场规模已达 11.6 亿元,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爆发预期与传统机器人市场的稳步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预计在 2030 年随人形机器人主导格局形成实现规模跃迁。

(三)竞争格局

市场参与者涵盖多类企业,以上海步科、上海鸣志电器为代表的专业电机厂商凭借技术积累占据优势,江苏富兴电机等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形成特色竞争力,同时伟创电气等综合电气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态势。

(四)价格与交货周期

价格区间因产品类型、性能参数与批量规模差异较大,交货周期受生产工艺复杂度与供应链稳定性影响,标准化产品交货周期相对固定,定制化产品则需根据研发与生产难度调整。

(五)未来趋势

技术上向高密度、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融合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的智能电机成为重点研发方向;市场上人形机器人专用电机将成为增长主力,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四、减速机市场:现状、竞争与趋势

(一)应用现状

减速机与电机配套使用,主要承担降低转速、增大扭矩的功能,在机器人驱动与关节部位不可或缺。RV 减速机与谐波减速机因高精度特性在中高端机器人中应用广泛,行星减速机则凭借成本优势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中普及。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

2024 年市场规模约 12 亿元,与电机市场规模基本匹配。随着机器人对传动精度要求的提升,减速机市场将同步增长,人形机器人的批量应用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市场规模有望随产业发展持续扩大。

(三)竞争格局

市场呈现 “外资主导中高端,国产崛起中低端” 的格局,国外品牌在高精度减速机领域仍具优势,国内企业如浙江赛亚、杭州亿亿德传动等通过技术攻关逐步实现突破,在特定应用场景形成竞争力,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

(四)价格与交货周期

价格受传动精度、寿命与品牌影响显著,高精度减速机价格较高;交货周期与生产产能、原材料供应相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企业交货周期波动较大。

(五)未来趋势

技术层面追求更高精度、更长寿命与更低噪音,微型化与集成化成为发展方向;市场层面,人形机器人关节用高精度减速机需求将快速增长,国产企业在材料工艺与制造精度上的突破将加速市场格局重构。

五、代表企业与用户选型

(一)重点企业分析

蓝皮书详细剖析了 7 家代表性企业:上海步科在工业机器人电机领域技术L先;上海鸣志电器产品线丰富,覆盖多场景需求;浙江赛亚专注减速机技术研发;江苏富兴电机聚焦电机性能优化;苏州伟创电气依托电气技术优势跨界布局;江苏亿控智能与杭州亿亿德传动在细分传动领域形成特色竞争力。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与产品策略为行业提供了实践参考。

(二)用户选型分析

机器人本体企业选型时主要考量性能适配性(与机器人负载、精度需求匹配)、可靠性(寿命与故障率)、成本效益与服务响应速度。从应用环节看,驱动轮 / 舵轮部位是电机与减速机的核心应用场景,其次是转向关节,不同场景的选型偏好直接影响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研发方向。

六、行业机遇、风险与展望

(一)发展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增量市场机遇;工业 AGV/AMR 的场景拓展与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快速渗透支撑基础需求;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突破机会;AI 与动力系统的融合催生智能部件新赛道。

(二)风险提示

技术代差仍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高精度产品核心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链稳定性影响生产成本与交货周期;行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影响产品兼容性与规模化应用。

(三)未来展望

动力系统将实现从单一功能部件向智能集成模块的跨越,电机与减速机的协同优化成为关键;跨学科技术融合与产业链生态协同将推动产业升J;人形机器人将主导未来市场格局,带动动力部件向更高性能、更高集成度方向发展,Z终支撑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商用服务等场景的泛在化应用



附件:2025智能移动机器人电机与减速机产品发展蓝皮书,剖析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动力部件的发展现状



2025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从科幻照进现实如何投身即将到来的革命,年产量将达5000万,年收入有望突破1.5万亿

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实现技术突破并广泛普及,到 2050 年年产量将达 5000 万台,行业年收入有望突破 1.5 万亿美元,深刻变革制造业、医疗等多个行业

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场景深度耦合具身智能,共建万亿科技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两万亿

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3.8亿人,失能老人总数将达一亿人,对不同品类智能养老机器人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率做出假设, 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养老机器人的近万亿级机器人市场, 生态搭建是关键,B端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C端市场有望达到50亿

未来五年内 B端养老院及医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 亿元,C端家庭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50亿元,展现出广阔的蓝海前景,其快速发展将持续催化相关产业链升级

2025AI赋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解析政策,市场,技术与行业格局,聚焦十大核心趋势

报告解析政策、市场、技术与行业格局,聚焦十大核心趋势,为教育行业提供全面的方向指引和战略洞察,教育市场规模已超7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2900亿元,复合增速达47%

人形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与突破方向-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四位一体的生态

人形机器人有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全端到端的大模型,整个具身智能产业正在爆发,所有路径都需要大数据,人形机器人是可以量产的,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没到来

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增长速度快,具身智能不够用,模型架构不够统一

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来说,模型架构都还不够好,也不够统一,在未来2到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是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模型,成本的大规模的算力也很重要

精密减速器:群雄逐鹿,新的篇章-市场规模达 91 亿,减速器迎来全新机遇

精密减速 器市场呈现出“高端由外资主导、中低端由国产加速替代”的竞争格局;工业机器人稳步增长,人形机器人最潜力的下游应用场景

机器人旋转关节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国产替代正当时-谐波+行星为当下主流方案

当前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密减速器可分为谐波减速器,RV 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器企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国产减速器供应能力日益增强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它还能有多大-2050年市场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

拟人化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可能高达2400亿美元,这一 估计是基于拟人化机器人在家庭和制造环境中的规模化运行潜力,麦格理暗示到2050年市场价值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

7个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要点:市场,技术,劳动力短缺解决方案,成本削减,投资机会,社会影响

人形机器人市场即将迎来指数级增长,未来可能影响75%的工种和40%的员工;成本正快速暴跌,降幅达40%,现大规模采用将成为可能;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裕时代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制约商业化落地进程的关键环节,确保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进入各种生态场景

在软件算法层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可以分为基于模型的控制和数据驱动控制;二者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式,兼顾了控制精度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和作业能力

具身智能——决定 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的“大小脑”,分层具身大模型和端到端大模型

端到端大模型:能够直接实 现从人类指令到机械臂执行;分层具身大模型是不同层次模型协作, 上层大模型进行感知与决策,底层硬件层和中间响应快的小模型进行决策的分解与执行
 
资料获取
新闻资讯
== 资讯 ==
» 机器人的自由度,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机动性
» 机器人系统的结构:机械手、环境、任务 和
» 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 商用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任务规划,
» 具身智能工业场景,精准、重复的任务流程成
» 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的种类:内部传 感器和
» 前台智能机器人对传感器的要求:基本性能要
» 各地对具身智能核心发展需求:产业端落地,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与场景
» 按控制方式进行分类,机器人分为二种:非伺
» 按机械手的几何结构进行分类,机器人分为三
» 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De
» 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主要部件选型参考方案:伺
» 智能接待机器人的关节机构设计方案参考:运
» 智能接待机器人机构设计模型分析:机器人运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能消毒机器人

机器人底盘

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Disinfection Robot   展厅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轮式机器人底盘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讲解机器人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智能送餐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  机器人OEM代工厂  消毒机器人排名  智能配送机器人  图书馆机器人  导引机器人  移动消毒机器人  导诊机器人  迎宾接待机器人  前台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酒店送物机器人  云迹科技润机器人  云迹酒店机器人  智能导诊机器人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中国生产中心: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