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化将成为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引L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变化。医疗产业在政策推动、技术迭代、市场演变,疫情常态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技术,多面迈向“数治”时代
2. 监管政策加速医疗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倒逼产业上下游全线降本增效、合法合规。从面向药企的药品数字化全流程追溯,到面向医院的以电子病历三级医院全覆盖为首的医院信息化改革,以及在医保支付日益紧缩背景下鼓励筹措以商业健康险为主的D二支付平台等
3. 前沿科技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新生动力。(1)AI+药物研发国内正处于验证阶段,已从初创期快速迈入了成长期,未来会逐步向中后期发力;(2)医疗机器人已来到临床验证的关键路口,其中手术和康复机器人受行业认可,进一步提升装机率和开机率的商业化突破值得期待;
4. 医疗健康行业二级市场“破发”、“倒挂”频出,今后市场将会“理性”当先。一是对需求分析的理性思考,即一个赛道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需求是否刚性,以及市场容量和天花板是否够大;二是对商业化的理性思考,即商业模式理论上是否跑得通以及实际上团队是否做得到,利益相关方是否真实愿意付费,以及付费的力度和可持续性
5. 2022年资本重点关注和值得期待的赛道:
1 供给端:AI药物研发、智慧药企、智慧医院、药物数字伴侣
2 需求端:青少年近视防控、青少年精神心理、老年智慧康复、肺癌和阿尔兹海默病早筛、女性健康、消费+医疗的新L域
3 支付端:医疗信息化和医保科技类企业、去同质化的创新商保产品
附件:2022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数字与AI健康篇

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人工智能与药物发现L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L域的应用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选取已有一定发展成果的15个细分子行业进行成熟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数字化健康管理,智慧病案,医保信息化三个细分赛道从发展现状,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以 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患者治疗意愿,疾病预后和用药安全性等四大要素,具体的检测靶点详见各章节
带量采购政策在医疗L域的推进速度快于市场预期,倒逼传统医疗器械企业在降本增效;医疗器械资本市场的表现像坐过山车
医疗服务市场政策频出的一年,互联网+中医等L域收到政策利好;各类前沿技术在不同场景下与医疗服务结合,赋能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提升和数智化转型
报告对中国AI医疗行业进行研究分析,梳理了行业当前的发展阶段,整体市场规模,业内玩家IPO冲刺情况,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汇总对未来产品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远程医疗线上应用服务安全评测目标流程,安全测试技术,安全测试基本测试方法等,以帮助和指导远程医疗线上应用服务相关机构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测试,助力分级诊疗
基于双方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长期观察,从上述两个层面分别对和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趋势、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研究
亿欧大健康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如何同医疗产业结合,核心问题为讨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的商业化程度及发展潜力,旨在为行业内从业者提供参考
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将成为 2021 年重点投资的主题之一,也成为诱导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推手,对医保支出影响明显的产品管线在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必将进入带量采购
鄂采计[2021]-01151 号,湖北省 12320 卫生热线平台项目,本项目采购预算:人民币 951.8 万元;G限价:人民币 951.8 万元
2020年AI+医疗已占人工智能市场的18.9%。另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医疗物联网越来越呈现出强大的影响力与生产力,其对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当前我国医疗健康物联网已经在部分医院和医养中心等
医药产业互联网企业为各类医药企业搭建信息化平台,助力医药企业协同创新,构建新型商业模式,未来将在大健康L域与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保险服务等一道构建医+药+险的全生态闭环
互联网医疗已越来越倾向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通过为线下医院、药企、连锁药店、保险等提供深度垂直的技术支持或运营服务,互联网医疗诊后企业得到从中分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