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以本田Asimo三个阶段为例:技术探索后,商业化发展需深入挖掘使用场景
技术不断进步,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模仿人类直立行走:研发围绕腿部技术
2. 增强行走能力:行走稳定性与楼梯攀爬
3. 提升功能、外观:增加头部、手臂、身体,
外观与人更相似,增强平衡能力与功能性 技术相对成熟后,先后推出3款人形机器人, 初代G188cm、重175公斤,设计增加亲和力、 行走攀爬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G度、重量分 别降低16%、26%。
功能性能进一步增强:
• 运动能力:可以奔跑,在崎岖坡面行走行走能力加强,实现物品抓取功能
• 语音交互:理解、回答简单语音命令
• 人脸识别:对所选人脸进行辨认
• 环境监测:避障通行的同时,绘制环境地图,标记固定目标。
实用性低:落地应用失败,于2022年3月正式 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 22 年的表演服务生涯
在Asimo退役后,本田对其未来作出如下判断, 增加人形机器人实用性:
• 协助生活:作为老人、伤残人士等存在生 活不便群体的眼、耳、手、脚,让出行更 便利
• G危工作:在如救火、有毒物质清理等对 人体有害的工作场景中取代人工
• G重复性工作:用于老年人护理、公路运 输的护理、灾难机器人
资料获取 | |
服务机器人在展馆迎宾讲解 |
|
新闻资讯 | |
== 资讯 == | |
» 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2025 | |
»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报告-当前 | |
» 机器人和嵌入式边缘AI应用设计的计算平台 | |
» 人脑与机器人大脑对应关系:大小脑对中央控 | |
»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制约商业化落地进程的 | |
»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 | |
» 2025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 | |
» 核电人形机器人的八点特性:高辐射耐受性, | |
» 核电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工业应用场景], | |
» 机器人的大脑在手眼脑协同中发挥怎么样的作 | |
» 机器人的“手眼脑”协同有哪些瓶颈和难点? | |
» “手眼脑”协同对机器人上肢操作能力有哪些 | |
» 机械臂+灵巧手当前能够完成哪些工作? | |
» 具身智能——决定 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的 | |
» 服务机器人兼容方面检测:电磁兼容与协议兼 | |
== 机器人推荐 == | |
![]()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
|
![]() 智能消毒机器人 |
|
![]() 机器人底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