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以本田Asimo三个阶段为例:技术探索后,商业化发展需深入挖掘使用场景
技术不断进步,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模仿人类直立行走:研发围绕腿部技术
2. 增强行走能力:行走稳定性与楼梯攀爬
3. 提升功能、外观:增加头部、手臂、身体,
外观与人更相似,增强平衡能力与功能性 技术相对成熟后,先后推出3款人形机器人, 初代G188cm、重175公斤,设计增加亲和力、 行走攀爬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G度、重量分 别降低16%、26%。
功能性能进一步增强:
• 运动能力:可以奔跑,在崎岖坡面行走行走能力加强,实现物品抓取功能
• 语音交互:理解、回答简单语音命令
• 人脸识别:对所选人脸进行辨认
• 环境监测:避障通行的同时,绘制环境地图,标记固定目标。
实用性低:落地应用失败,于2022年3月正式 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 22 年的表演服务生涯
在Asimo退役后,本田对其未来作出如下判断, 增加人形机器人实用性:
• 协助生活:作为老人、伤残人士等存在生 活不便群体的眼、耳、手、脚,让出行更 便利
• G危工作:在如救火、有毒物质清理等对 人体有害的工作场景中取代人工
• G重复性工作:用于老年人护理、公路运 输的护理、灾难机器人
| 资料获取 | |
| 服务机器人在展馆迎宾讲解 |
|
| 新闻资讯 | |
| == 资讯 == | |
| » 机器人的自由度,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机动性 | |
| » 机器人系统的结构:机械手、环境、任务 和 | |
| » 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 |
| » 商用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任务规划, | |
| » 具身智能工业场景,精准、重复的任务流程成 | |
| » 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的种类:内部传 感器和 | |
| » 前台智能机器人对传感器的要求:基本性能要 | |
| » 各地对具身智能核心发展需求:产业端落地, | |
|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与场景 | |
| » 按控制方式进行分类,机器人分为二种:非伺 | |
| » 按机械手的几何结构进行分类,机器人分为三 | |
| » 智能安防巡检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De | |
| » 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主要部件选型参考方案:伺 | |
| » 智能接待机器人的关节机构设计方案参考:运 | |
| » 智能接待机器人机构设计模型分析:机器人运 | |
| == 机器人推荐 == | |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
|
智能消毒机器人 |
|
机器人底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