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创始人在公司产品发布会上分享了人形机器人 EI-Brain 框架。“大脑”提供AI 辅助的抽象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思考能力,完成机器人任务级和技能级的调度,如果端侧部署的模型泛化能力不够,还可再配合云端超脑,在线解锁更复杂的任务调度能力;
“小脑”负责产生运动控制指令生成,比如设置上身姿态、控制指关节运动、控制头部姿势等,涉及运动学、动力学;另外“脑干”这一层级主要是解决底层的运动控制能力问题,比如所有电
机、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控制。
传感系统对应“五官”,包含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控制系统对应“大脑”和“小脑”,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执行系统对应“肢体”,负责执行控制系统制定的操作
10 余款人形机器人发布,其中除了机器人厂商如追觅、傅利叶、达闼、宇数、开普勒、乐聚、理工 华汇、中科电机器人公司,还包括汽车厂商小鹏,以及偏互联网的企业如小米、科大讯飞、智元
灵巧手因其能够模仿人手的各种灵巧抓持和复杂操作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智能制造等L域;预计在 2030 年增长至 30.35 亿美元,2022-2030 年间CAGR 为 10.9%
人形机器人行业空间的拓展有赖于功能替代性和成本划算性,安全、功能、成本、效率缺一不可。人形机器人兼具工业品和消费品属性,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场景&个人/家庭场景
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处于爆发增长阶段,预计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约3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超过1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0.3%
从终端客户使用成本来看,协作机器人单位时间成本仅约6.59元/小时,而人工成本升至37.88元/小时,已接近协作机器人的6倍
随着国内外对机器人灵巧手研究加深,机器人灵巧手应用L域不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容量将达76.01万只,2030年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容量将达141.21万只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康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康复机器人集成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多L域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更G效、更准确的康复治疗
成本控制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核心逻辑;聚焦“3+3“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创新和进口替代;G精度磨床等关键加工设备的进口替代有望提速
更统一的工厂数据管理中获得哪些优势,这种工厂数据管理在上下文数据情景中提供OT和IT数据,制造数据管理的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分析结果和人工智能的工作质量
园区入驻243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G新技术企业62家,小巨人企业6家,园区已形成机器人特色产业+关键产业布局,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共生的产业集群生态
分别是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百川智能(百川大模 型),智谱(智谱清言)以及中科院(紫东太初);商汤(日日新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大模型) 和Minimax(ABAB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