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泽机器人
CHUANGZE ROBO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器人知识 > 类人形机器人腿的构造与设计:腿的自由度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

类人形机器人腿的构造与设计:腿的自由度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编辑:创泽   时间:2025/9/20   主题:其他 [加盟]

因为腿式机器人的发明是受到生物学上的启发,所以检验一下生物学上成功的 有腿系统是有益的。许多不同的腿的构造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中成功地存在 (图2.6)。大型动物,如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有4条腿,而昆虫有6条腿或更多。某 些哺乳动物,仅靠2条腿行走的能力已经很出色。尤其是人类,平衡能力已经进展到 甚至可用单腿进行跳跃的水平①。这种异常的机动性是以很高代价得来的:为保持平 衡而使用更复杂的主动控制 。

相反,3条腿的动物假定它能保证其重心处在地面接触的三脚区内,它就能够展 示静止、稳定的姿态。如3条腿的凳子所展现那样,静止稳定性意味着不需要运动而 保持平衡。在没有倾覆力时,稍微偏离稳定(比如轻轻推凳子)会被动地予以校正而 趋向稳定的姿态。 但是为了行走,机器人需要能够抬腿。为了能达到静态行走,机器人至少要有4 条腿,一次移动一个。而对于6条腿的情况,就有可能设计出一种步态,按此,腿的静 态稳定三脚区总是与地面接触(图2.9)。

昆虫和蜘蛛一出生立即能行走。对它们来说,行走时的平衡问题比较简单。哺 乳动物有4条腿,能够静态行走,然而由于重心高,会比爬行动物行走稳定性要差。 例如,幼鹿在它们能行走之前要花几分钟来尝试站走来,然后又要花好几分钟学习行 走而不摔倒。人类有两条腿,由于他们脚大,也可以静态地稳定站立。幼儿需要几个 月才能站立和行走,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来学习跳跃、跑步和单腿站立。

在各单腿的复杂性中,也存在种类繁多的潜力。再者,生物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处 于两个极端的例子。例如,毛虫利用液压,通过构建体腔和增加压力使各腿伸展,而 且通过释放液压使各腿纵向地回收,然后刺激单个可拉伸的肌肉,牵引腿靠向身体。 各条腿只有1个自由度,它沿着腿纵向地定方向。前向运动依赖于体内的液压,它能 伸张两腿间的距离。所以,毛虫的腿在机械上来看很简单,即利用Z少数目的外表肌 肉,完成了复杂的整体运动。

在另一极端,连同脚趾的深层刺激,人腿有7个以上的主自由度,15个以上的肌 肉群,激励8个复杂的关节。

在腿式移动机器人情况下,通常要求至少2个自由度,通过提起腿和将腿摆动向 前,使腿向前运动。更普通的是对更复杂的移动,如图2.6所示,附加了第3个自由 度。在创造两足行走机器人中,Z新产品已在踝关节处增加了第4个自由度。通过 刺激脚底板的姿态,足踝能使机器人移动地面接触的合成力向量。

总之,增加机器人腿的自由度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既扩大了机器人能行走的 地形范围,又增强了机器人以各种步态行走的能力。当然,附加关节和激励器的主要缺点是带来动力、控制和质量方面的问题。附加的激励器需要能量和控制,它们也把 质量加到腿上,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现有激励器的功率和负载的要求。

对于多腿移动机器人,存在运动时腿的协调或步态控制问题。可能的步态数目 依赖于腿的数目[52]。对单条腿而言,步态是抬起与放下事件的序列。对一个有 k 条 腿的移动机器人,步行机器可能事件的总数N 为

N=(2k-1)! (2.1)

对于2条腿的步行器,k=2 腿,可能事件的总数N 为

N=(2k—1)!=3!=3·2·1=6 (2.2)

6个不同事件序列如下(它们也可以被组合成更为复杂的序列):

1.2腿下—右下/左上—2腿下;

2.2腿下—右腿上/左腿下—2腿下;

3.2腿下—2腿上—2腿下;

4. 右腿下/左腿上 — 右腿上/左腿下一右腿下/左腿上;

5. 右腿下/左腿上 — 2腿上 — 右腿下/左腿上;

6. 右腿上/左腿下 — 2腿上一右腿上/左腿下。










仿人形腿式移动机器人的优缺点:适合于粗糙地形,动力和机械的复杂性

主要优点包括在粗糙地形上的自适应性和机动性,能用高度的技巧来操纵环境中的物体;缺点包括动力和机械的复杂性,必须能够支撑机器人部分总重量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增加了机器人的机动性

具有全方位轮的机器人有3个自由度运动的能力,即沿着 平面上x 轴,y 轴以及绕自身中心旋转的运动能力,这充分增加了机器人的机动性,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可以由不同数量的全方位轮组成

双轮差速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和运动方程

双轮差速驱动的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即讨论给定机器人的几何特征和它的轮子速度后,机器人的运动方程,机器人有2个主动轮子,各具直径r, 两轮轮间距为l

双轮差速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优点:定位准确,磨损和功率损失少,保护了电机,抗冲击性好

无中间减少传动环节或啮合环节,定位准确;无相对摩擦,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和功率损失;机器人速度快,力量大,对抗性强;无相对摩擦,延长了轮轴寿命;保护了电机,抗冲击性好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构成要素:车体、车轮、支撑机构、驱动机构

车轮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移动机构,

智能机器人自主位置的检测常用的五种方法

依据通过3轴(X,Y,Z) 各自的加速度检测和检测各轴相对基准的转角偏差的惯性导航系统来求解;用速度陀螺仪等求得每单位时间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的方位变化,计算出每个时刻的位置和方位

机器人的大脑在手眼脑协同中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机器人的大脑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当前语义、文字的理解识别出任务目标, 并结合输入的图像信息,在环境中识别出操作对象;做出合理的指令任务推导,并生成小脑的执行指令

机器人的“手眼脑”协同有哪些瓶颈和难点?

如何实时、精准跟踪末端执行器与被操作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位置信息;如何正确选择跟交互物体的操作位姿;机器人在实际操作中获取最优抓取姿态和位置的能力

“手眼脑”协同对机器人上肢操作能力有哪些重要意义?

手眼协同能通过视觉做好对灵巧手位置的判断、动作的规划及与物体交互策略判定,并能够根据手的传感器信息,判断力的大小方向是否合适,从而大幅提升定向抓取操作的成功率

机械臂+灵巧手当前能够完成哪些工作?

双手灵巧配合可完成具有生物运动特征的围巾佩戴任务;灵巧手精准执行酒杯和酒瓶的抓握,双臂+双手协同完成倒酒操作;对日常保洁工作的覆盖,包括在室内场景巡航,针对卫生间、餐桌等场景的保洁操作

产品智能化升级+充分降本是人形机器人广泛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

大规模应用场景不足,应用场景直接影响机器人需求的刚性程度;人形机器人机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成本控制有赖于大规模生产的基础及多方位的技术

具身智能运行框架:交叉学科发展,包含具身感知、具身想象、具身执行

具身智能包含具身感知、具身想象和具身执行三个模块,各学科相对成熟的积累为具身智能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通过多模型训练,在多传感器合作下完成任务执行
资料获取
机器人知识
== 资讯 ==
类人形机器人腿的构造与设计:腿的自由度提
仿人形腿式移动机器人的优缺点:适合于粗糙
导引机器人内部之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内部之速度和角速度传感器,检测
智能机器人内部之位置角度传感器,设定位置
国家标准丨GB/T 45993-2025
移动机器人单个轮子动力学模型:轮子刚体?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增加了机器人
双轮差速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机器人的几
智能机器人电机的选择参考要素:负载性质,
双轮差速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优点:定位准确,
商用机器人的全方位轮的优势:任意方向运动
三轮智能机器人的优点:机构简单,旋转半径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构成要素:车体、车轮、支
智能机器人自主位置的检测常用的五种方法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能消毒机器人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底盘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机器人  讲解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展厅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  智能配送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版权所有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北京 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生产中心: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