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落地的核心硬件瓶颈,技术路线多元且尚未收敛,未来具备从手部向全身渗透的潜力,人形机器人量产达 1 亿台时市场规模有望达 1.2 万亿元,行业成长空间巨大,重点关注多技术路线融合能力的平台型企业及相关标的。
市场 :2024 年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153.3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达 355.9 亿美元,CAGR 12.8%,主流技术路线为压阻(37%)和电容(28%),下游集中于制造业(42%)、航空航天 & 国防(27%)、汽车(17%)。
人形机器人驱动增长 :当前触觉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集中于灵巧手,处于 L3 及以下水平(类似 4-7 岁儿童),未来将向手臂、足部、躯干、脸部延伸。测算显示,人形机器人年产量 1000 万台时,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2400 亿元;达 1 亿台时,多技术路线融合场景下市场规模约 1.2 万亿元,单技术路线Z高可达 3.76 万亿元(视触觉)
主流技术路线对比
压阻 :技术成熟、成本低,占比Z高(37%),但温度敏感、功耗大,代表企业有 Interlink、Tekscan、汉威科技、墨现科技。
电容 :灵敏度高、可测静态力,占比 28%,响应较慢,代表企业有 PPS、他山科技、汉威科技。
霍尔效应 :动态响应好,可同时检测法向力与切向力,成本较高,代表企业有 XELA、帕西尼。
视触觉(VBTS) :分辨率与灵敏度极高(接近人类指尖),强依赖算法,成本高,代表企业有 Gelsight、千觉、纬钛。
其他路线 :压电响应快但无法测静态信号,摩擦电可自供电,光学无电磁干扰但成本极高。
技术方向:阵列化(提升空间分辨率)、柔性化(适配不规则表面)、多模态融合(视触融合、物理触觉路线融合)、边缘计算(降低延时)、自供电(减少能耗)。 产业趋势:单一路线存在性能与成本瓶颈,未来多技术路线融合成为主流,具备材料、制造、算法复合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 |
| 机器人底盘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机器人 讲解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展厅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 智能配送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