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的《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正逐步从研发走向量产及商业化。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技术、成本、应用及安全与伦理等多重挑战。技术方面,柔轮易疲劳断裂、谐波减速器传动速比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成本上,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推G了制造成本。此外,人形机器人还需适应多场景需求,并克服行业标准缺失、伦理争议等障碍。尽管如此,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24亿美元。
产业发展背景
-人口红利减弱和老龄化趋势加重,人形机器人成为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之一。
-人形机器人产业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技术进步与应用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依赖于伺服控制、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的进步。
-产品力满足需求,涉及传感器、电机、电池和材料等硬件与软件的重大突破。
商业化与量产
-2025年可能开启量产元年,规模扩大和大模型成熟将降低成本并提升性能。
-人形机器人将从特种、制造场景延伸到家庭服务、教育、医疗护理等民用L域。
产业链投资机会
-车企、机器人企业、互联网企业三方逐鹿,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车企由于自动驾驶算法积累和生产体系,对人形机器人研发较为独立。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附件: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从研发走向量产及商业化,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24亿美元

机器人行业商业化形成了“大量制造—场景打磨—快速迭代”的飞轮模型,汽车工厂是人形机器人有可能率先大批量应用的场景,智能驾驶与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具身智能的两个终端应用
国内机器人企业分别瞄准三类下游一工业、家庭、泛通用(即工业&家庭),经历了从非人形到类人形,再到双足人形的演变过程,适应工业场景的迭代
星动纪元,傅利叶,宇树科技,星海图,坤维科技,本末科技,智元机器人,帕西尼,开普勒,大象机器人,有鹿机器人,银河通用,松延动力,钛虎机器人,众擎机器人
河南省机器人产业基金,唐山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新昌机器人产业园配套基金,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基金,粤科智能机器人基金,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基金
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051.9万套,较上年增长34.29%。随着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加速,2025年服务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57.1万套
2024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2025年达到328亿美元;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38亿元,2025年达到850亿元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OmniManip 创新性地引⼊了 VLM 规划和机器⼈执⾏的双闭环系统设计,作为⼀种免训练的开放词汇操作⽅法,在各种机器⼈操作任务中具备强⼤的零样本泛化能⼒
探讨了复合多态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重要实现路径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通过多模态感知、多场景适应和功能解耦等技术核心,多面分析了智能机器人如何革新服务与生产模式
中国市场AG V/AMR专用激光雷达销售数量约 210000 台, 销售规模约 8亿元; 相信 3D多线 激光雷达将在移动机器人L域迅速打开市场
测算出陪伴机器人在老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 4200亿元人民币,陪伴机器人在青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5000亿元人民币,在医疗场景下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人人都需要陪伴,中国陪伴机器人潜在市场需求近万亿;老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4200亿元;在青年人群中的潜在需求约5000亿,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监控L域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