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edRobot统计,2016年至2023年12月25日,已有56个手术机器人产品在我国获批上市,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销量达313台及以上,其中以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为主。
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上肢康复、下肢康复、手部康复与关节康复机器人,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发展较为火热,已有破圈的情况
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正在开拓家庭陪伴、养老服务及危险场景巡检、安防等特殊场景进行落地应用。具备智能驾驶、大模型等重要算法自研能力及整机制造能力 的主机厂
商用机器人应用场景成熟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商业配送、清洗场景;正在发展的场景如教育应用、商业协作等场景注重于更有启发性的交互引导和更准确的机械操作
到2035年,预计将有13亿台AI机器人在范围内活动,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40亿台;G成本是制约AI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中起到关键作用,三代灵巧手方案相比前两代有大幅改变,自由度由11个提升至22个,并且采用丝杠替代蜗杆与腱绳组成复合传动系统
2023 年四足机器人市场销量约3.4万台(同比增长77%)测算 2030 年四足机器人年销有望突破40万台,四足机器人市场依旧以中国主导
海外公司均重视落地场景, J大部分公司先落地车间和物流场景,预计25年海外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其中特斯拉5k台, 27-28年TOC端突破,特斯拉销量达到100万台
天使轮:深圳安创科技投资、宁波梅山保税港变量投资:Pre-A轮:红杉中国种子基金L投,德迅投资跟投;B轮:敦鸿资产、经纬创投、顺为资本、容亿投资、深创投、海克斯康软件技术 (青岛)有限公司
天使轮:奇绩创坛,G瓴创投;A轮:G瓴创投,鼎晖投资,G榕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A+轮: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司南园科;A++轮:比亚迪,沃赋创投,蓝驰创投
G1 主要针对特定场景;G2 面向更多场景任务, 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G3 从原先的算法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G4 引入了仿真数据和世界模型;G5 致力于 从感知到执行,具备G度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国内机器人厂商于2024年均发布了机型:PUDUD9,G1,WalkerS1,夸父-MY,GR-2,远征A2,远征A2-W,远征A2-Max,STAR1,SE01,G1,基本全部具备双足机器人的开发能力
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36/1163万台,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4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54/27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