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泽机器人
CHUANGZE ROBO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机器人相关政策 > 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深工信规〔2024〕13号]

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深工信规〔2024〕13号]

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编辑:创泽   时间:2024/12/24   主题:其他 [加盟]

《若干措施》在用足用好深圳现有各政策基础上,发挥我市优势,强化应用牵引,通过发放“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鼓励人工智能软件开源、打造产业交流G端平台等一系列政策供给,实现“算力供给普惠、场景应用开放、产业生态健全、创新创业便捷”的产业发展环境目标,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先锋城市。

在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了要加大普惠服务资源供给、发放 “训力券”、发放 “语料券”等三大举措,以实现算力供给普惠。明确要加快推进鹏城云脑Ⅲ等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方式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算力、模型、语料等人工智能服务资源。

在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了发放“模型券”、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加速开放政务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支持人工智能软件首版次应用等5大举措,多面推进To G、To B、To C场景应用,以实现场景应用开放。其中明确,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健康等重点L域,每年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鼓励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推动人工智能软件规模化应用,打造生产力工具。

在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加速培育人工智能国产生态、鼓励人工智能软件开源、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五大具体措施,以实现产业生态健全。其中明确,要支持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培育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人工智能L域重点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源头创新和应用场景联合研发。

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打造产业交流G端平台等五大具体措施,以实现创新创业便捷。

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

深工信规〔2024〕13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L地的实施意见》(粤府〔2023〕90号)等文件精神,积J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制定本措施。

一、丰富生态要素供给

(一)加大普惠服务资源供给。加快推进鹏城云脑III等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内重大算力基础设施以优惠价格提供算力服务。依托重大项目资源,以创新方式支持企业低成本使用算力、模型、语料等人工智能服务资源。(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发放“训力券”。每年发放G5亿元“训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和训练成本。对租用智能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的企业、G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G1000万元资助,对初创企业提G资助比例至60%。(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

(三)发放“语料券”。每年发放G5000万元“语料券”,促进语料开放共享和交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通过数据交易平台购买非关联方语料进行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按不超过合同金额的30%,给予G200万元资助。支持企业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语料,对符合规模质量、更新频率和应用成效要求的开放语料,按照语料年度共享使用情况,给予每个数源单位G1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

二、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四)发放“模型券”。每年发放G1亿元“模型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应用成本。对企业依托经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开展模型服务、智能体开发应用等,达到一定规模、具有良好成效的,可按不超过模型购买费用的30%,给予G2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每年投入G1亿元,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学研究等重点L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对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应用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建设主体实际投入的30%,给予G200万元资助;对具有引L作用的标杆应用项目,可提G资助标准,给予G10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六)加速开放政务应用场景。每年投入G5000万元,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场景开放,支持基于开放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健康、交通、气象、经济运行、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重点L域,每年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整合行业资源和G质量数据,鼓励企业针对场景需求开展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对经论证可行并在实际场景中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产品,根据应用推广等情况,给予开发企业G5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政务和数据局)

(七)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支持AI电脑、AI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AI虚拟现实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对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年度爆款产品,给予企业G3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八)支持人工智能软件首版次应用。鼓励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推动人工智能软件规模化应用,打造生产力工具。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且已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人工智能软件,给予软件开发商G10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九)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投入G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等重点L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分别给予G1000万元、300万元、60万元的资助。对科技重大专项和人工智能“揭榜挂帅”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50%,给予G30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加速培育人工智能国产生态。支持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基于国产人工智能根技术和工具链,为企业提供模型应用迁移和适配服务,培育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中心为企业实施模型应用迁移和适配服务所产生的费用中企业所承担的部分,市、区联合给予不超过50%、单家企业G3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区政府)

(十一)鼓励人工智能软件开源。支持企业和相关机构开源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编程模型和集成开发工具,形成L先的人工智能开源基础底座。支持构建第三方算子库、预训练模型、模型智能体等开源软件,可根据下载量、性能、行业影响力等情况,给予开源主体G1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二)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面向人工智能L域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开源社区、评测适配中心、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置通用模型库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开放共享。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平台,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G20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已建平台,按不超过其上一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G500万元资助。对成功申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按照相关要求可给予G1:1配套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三)建设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人工智能L域重点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源头创新和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对批准组建的市重点实验室,给予单个G500万元资助。对已建成的市重点实验室,每三年开展周期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或优秀的,给予G3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十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重点区打造“零租”孵化器,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给予6个月至3年不等的免租优惠,并提供算力、模型、语料、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软件名园建设,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经认定的园区给予园区运营主体200万元奖励,对考核获评优秀的园区给予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前海管理局,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政府)

(十五)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鼓励海内外G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新创业,对经评审具有重大技术能力的核心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对人工智能L域D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和生活保障一揽子“政策包”支持。支持人工智能留学人才在深创业,对注册时间在6—48个月内的企业,择优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责任单位: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创新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出色的人工智能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经费中给予支持。培养G素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优先支持G校人工智能特聘岗位人才选聘。实施“行业大模型+产学研”深港联合培养专项,着力培养人工智能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支持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G素质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

(十七)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汇聚多元资本构建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打造陪同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费资助、科技保险资助、知识产权融资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政府)

(十八)打造产业交流G端平台。围绕人工智能G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和大赛等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活动,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G300万元资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附则

本措施与我市市级层面其他同类优惠措施不得重复享受,相关资助额度受年度总额控制。对于已获得国家或省级财政支持的项目,我市各级财政对同一项目累计资助金额不得超过该项目经审计认定的投资额。各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制定出台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明确本措施涉及奖补条款具体执行范围和程序。执行期间如遇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及规定调整的,本措施可进行相应调整。本措施自2024年12月18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培育5家左右人形机器人L域重点企业;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10家左右核心业务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

安徽省人形机器 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在四个方面

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推出面向制造等六大L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

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2024—2026年)的通知

力争2—3个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建设一批G质量行业数据集,形成2—3个先进可用的基础大模型、20个以上垂直L域行业模型和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应用模型、100个左右示范引L典型案例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3+X”空间布局

上海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到下游集成及终端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体系,已经形成“3+X” 空间布局,为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青岛市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多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6 年)的通知

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100 亿元以上,先行区产 业园相关企业超 50 家,新引进或培育 3 至 5 家具有带动效应的L 军企业或L先团队,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400 亿元以上

郑州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郑政文〔2024〕62号

对新创建的人工智能L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牵头单位5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对新创建成功的人工智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补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调度规模达30000PFLOPS

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运营,2024年年底前调度规模达30000P FLOPS。支持面向企业、G校、科研机构等发放算力券,降低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

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 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10 家以上龙头企业

,培育 10 家以上营业收入超过 30 亿元的龙头企业,30 家营业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L军 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特 色产业创新集群

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5个产 业集群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30个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 50 个以上;推动 20 户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资产入表,DCMM 贯标覆盖重点产业链

内蒙古自治区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若干措施-数据中心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不G于1.2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不G于1.2,水资源利用效率(WUE)不G于1.2;造大模型训练应用东数西算、东数西训等典型场景

雄安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100 家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初具雏形,引进和培育 100 家左右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全区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 10 亿元以上,深度融入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生态链
资料获取
机器人相关政策
== 资讯 ==
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深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商业化十大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创新十大榜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上市企业十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十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投资者十大
2024年人形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潜力十大榜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
人形机器人行业:黎明破晓,AI归宿,
人形机器人与科技新革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人形机器人Digit:跑通落地场景并批量
2024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赋能表面精加工
机器人2024年三季度投融市场报告:服务
超拟人大模型的情绪价值体验:八大安全场景
2024年AI智能交互眼镜产业洞察报告:
== 机器人推荐 ==
迎宾讲解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导诊...)

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能消毒机器人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开发平台


机器人底盘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机器人  讲解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消毒机器人价格  展厅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核酸采样机器人  智能配送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版权所有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 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中国生产中心: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销售1:4006-935-088 销售2:4006-937-088 客服电话: 4008-1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