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产业化拐点确立,三重驱动开启万亿赛道。人形机器人板块正从主题投资迈向成长投资,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技术端,大模型突破通用 性瓶颈,DeepSeek 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 落地;产业端,特斯拉、英伟达、 华为等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政策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 业,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我们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万台J别,2027 年特斯拉目标产能突破百万台,产业链长期成长空间打开。
产业逻辑:AI 赋能+巨头入局,三重驱动强化趋势。1)技术基座升J:非 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分解与规划,具身大模型直接输出G频动作指令,AGI 终J 形态下机器人将具备单模型闭环、主动理解与强适应能力;2)场景成本突破: 特斯拉 Optimus 将率先导入超J工厂,车端供应链复用推动售价降至2-3万美 元,远期规模效应下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3)政策密集催化:2025年政府工作 报告次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地方政策围绕技术攻关、产业集群、应 用示范三方面加码,形成“定调-地方落实”的立体支持体系。
供给维度:产业巨头形成多维共振。
1)特斯拉:2025年计划出货数千 台,2027年目标百万台,硬件方案趋于锁定,复用汽车降本经验;
2)华为:具 身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大脑”(多模态大模型)与“小脑”(柔性制造技术);赛力 斯启动具身智能团队招聘;
3)英伟达:构建三大机器人协同平台,形成“训练- 仿真-部署”闭环,联合Figure、宇树等14家厂商推动通用机器人开发。此外, Figure Al、宇树科技、优必选等创业公司启动量产,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复用汽 车供应链切入赛道,北京、上海等十余省市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协 同创新与生态共建成为产业化关键驱动力。
产品维度:确定性+G壁垒/G价值量为核心主线。
1)感知层:六维力传感 器通过准确力学反馈实现力控交互与平衡调节;触觉传感器向MEMS 微型化/柔 性化升J,电子皮肤技术加速突破;视觉方案中,特斯拉延续纯视觉路线,国内 多 采 用 3D 视觉融合激光雷达提升环境建模精度;
2)执行层:谐波减速器是旋 转关节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是直线关节核心部件;无框电机与空心杯电机分 别适配关节与灵巧手驱动需求。当前产业链G价值、G壁垒环节集中于行星滚柱 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 MEMS 触觉传感器四大方向,国产替代空 间显著,具备技术卡位能力的厂商有望率先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红利。
投资建议: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G地、未来产业 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奇点已至,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迎来三 重突破,产业化关键瓶颈正在打开。
推荐:1)供给维度:把握科技巨头、创 业公司、汽车主机厂和产业政策的持续共振,看好特斯拉0-1产业化进程,小米、 小鹏等强智能化主机厂在机器人领域布局,以及宇树、智元等下游需求确定性强 的国内供应链;
2)产品维度:综合价值量、国产化率及市场规模三维度,建议重 点关注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低渗透率、G成长性赛道。 建议关注:汽车零部件公司具有强客户卡位优势、强批量化生产能力,且主业产 品与机器人具有G度相通性。汽车主机厂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机器人供应 链与车端将有较G重合度。推荐汽配机器人标的【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 双环传动、豪能股份、隆盛科技、银轮股份、富临精工、中鼎股份、地平线机器 人 、 黑芝麻智能 】 。
![]() |
机器人底盘 Disinfection Robot 消毒机器人 讲解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底盘 商用机器人 智能垃圾站 智能服务机器人 大屏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 展厅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底盘 核酸采样机器人 智能配送机器人 导览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