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煤矿 011815 工作面构建工作面模型的过程中采用法国斯伦贝谢 Petrel
地震解释与测井软件技术,开展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工作,技术包括三维地震
数据的叠前偏移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加密解释,同时利用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
学信息进行三维地震数据的动态解释。该方法的核心技术就是基于贝叶斯判别的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地质统计学反演。这种反演方法有别于一般的确定性反演和
普通地质统计学反演,充分利用了地质信息、地震信息、岩石物理信息,通过对
其进行充分融合,得到G分辨率地质模型。具体工作如下:
1.开展三维地震数据和钻孔数据的质量控制分析工作,进行该煤层解释的可
行性分析,主要包括钻孔数据评价和地震数据频谱分析;
2.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利用钻孔与地震标定建立三维地震数据与钻孔数
据的联系,进而开展叠后反演工作;
3.结合反演成果和地震相干、曲率等属性,开展煤层三维立体精细解释;
4.结合区域内煤层以及D底板岩性和厚度特点,开展G分辨的叠后地质统计
学反演。该反演可以精细的刻画煤层厚度及D底板厚度与岩性,对于煤系地层解
释构造成果分辨率远G于常规地震解释;
5.分析钻孔、地震、地质资料对地质模型精度的影响,利用断裂系统、煤系
地层岩性及厚度等成果数据,对开采区内煤系地层进行精细地质建模,重点解决
开采区内各种类型断层和煤层、地层的一体化快速建模。
附件:金凤煤矿透明化综采工作面-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劳动组织由放D煤开采时三八制调整为四六制,日工效达到 145.8 吨/人,工作面回采率由放D煤时 93%提升至 97%,增加 4%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全工作面程序割煤和跟机自动化,解决蒙陕地区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矿井地安全G效开采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D煤破碎及运移全历程模拟技术;采放协调智能放煤工艺及方法方面;智能化放煤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放煤机构准确监测
通过优化液压支架自动跟机 61 个关键参数,调整抬底和降抬底延迟时间等方法,实现支架动作的快准稳,单架 移架时间全部控制在 9s 以内
实现了利用“CT”切片技术生成规划切割曲线功能,切割曲线包括有等间 距网格点的煤厚,D底板倾角,俯仰角等信息,自动生成之后 10 刀的规划曲线
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全硫化工艺+重型热浸镀锌支架 +G分子托辊,提G带面服务寿命,每天可减少维护人员 2 人,利用 AI 智能摄像仪配合线型激光标定光源方式,实现智能调速
采用先进的 LASC G精度三维惯导系统对采煤机进行定位;开发适用于综放工作面G粉尘环境的采集频率大于 20 帧/s,COMS 传感器靶面尺寸 2/3 英寸的智能摄像头
在自动防卡钻电液控制系统中,PID 控制器用于回转压力的控制。控制器设 定值为 16MPa,输入值为油压传感器实时反馈的回转压力值
果创新了全断面敞开式掘进机智能掘进工艺技术体系,实现了 复杂地质条件下全断面敞开式掘进机施工超长(>5000 m)斜井施工
盾构机通过在 81405 G抽巷的成功应用,单日G进尺完 成 51m,刷新了全国同类巷道G生产纪录,月G进尺完成 641m,平均班进 10.13m,G班进 28.2m
改变了矿井掘进的生产模式,真正让掘进智能化与矿井 信息化无缝连接,显著提G了矿井掘进工作面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快速掘进技术的应用将传统成巷周期由 10 个月缩短到 4 个月,采煤工作面巷道形成周期缩短了 60%,大幅度降低了掘巷周期和巷 道维护费用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实现连采机定位、定姿,利用激光导引技术与惯性导航 互为基准,连续测量,实现卷缆车自动收放缆线距离
建立了截割机器人与护盾式临时支护机器人之间的稳定性模型,研发了集 成于护盾式临时支护机器人中的全宽横轴截割机器人
开发智能化掘进工作面视频画面拼接系统,投入使用G清宽光谱、红外摄像 仪,G粉尘复杂现场环境下,可清晰展示掘进机机身和周边环境
通过以太网采集掘进工作面连运的跨转信号,准确掌握工作面出煤时间,利用霍尔传感器采集胶带机的运行电流,准确判断胶带机带面上的煤量多少
黄白茨煤矿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具备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跟机,人员定位闭锁,远程集控和一键启停等功能,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的人工干预率不到 10%
创建1077工作面精细模面型指导智能采煤;创建1076工作面切块模型指导煤巷智能掘进施工;创建109采区胶带大巷迈步切块模型指导盾构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