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应用 > 从柔性传感到人形机器人触觉革命,2030年增至61万台/年,推动电子皮肤需求;电子皮肤赛道技术迭代快、市场空间大 |
从柔性传感到人形机器人触觉革命,2030年增至61万台/年,推动电子皮肤需求;电子皮肤赛道技术迭代快、市场空间大 |
来源:华鑫证券 时间:2025/5/10 |
一、市场前景与核心价值 市场规模: 电子皮肤市场2024年约63亿美元,预计2034年超300亿美元(CAGR 17%)。 人形机器人销量2024年预计1万台,2030年增至61万台/年,推动电子皮肤需求。 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触觉、交互)、医疗健康监测(生理指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假肢(外观与感知)等。 核心价值:模拟人类皮肤的触觉、温度、湿度感知,提升机器人仿生能力与交互体验。 二、核心技术:柔性传感器 技术路线对比: 电阻式: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宽量程信号一致性不足(国产材料可靠性待提升)。 电容式:灵敏度高,需复杂电磁屏蔽。 压电式(PVDF材料):动态信号响应优,国产化成熟。 光电式:高分辨率,但光学系统成本高。 霍尔效应:需外部磁场,应用场景受限。 主流选择:电阻式(短期产业化)与压电式(动态性能优)。 制造工艺: 丝网印刷(成本低)、蚀刻(高精度)、3D打印(复杂结构)为主。电阻式+蚀刻工艺适配规模化生产。 材料与壁垒: 电极材料:导电油墨/金属靶材(国产替代加速,如江丰电子)。 柔性基材:PI/PET薄膜(日韩企业主导,国内瑞华泰等突破)。 壁垒:材料耐久性、微米J工艺、传感器算法与专利布局。 三、重点企业分析 福莱新材: 集成式供应商,电阻式技术+蚀刻工艺,布局微米J封装材料。 中试产线建设中,与灵心巧手合作开发42自由度灵巧手样品。 汉威科技: 气体传感器龙头,布局柔性压阻/压电/电容技术,缺表面材料(潜在并购方向)。 产品性能:超薄(<0.3mm)、高密度(100传感点/cm²)、快速响应(<1ms)。 其他企业: 柯力传感 :六维力传感器用于机器人关节,技术壁垒高。 麦格米特 :MFS柔性光纤传感器(抗干扰强,2019年量产)。 祥源新材 :提供发泡材料(压电层),合作下游传感器厂商。 四、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 :影响机器人产业链投资。 技术替代 :主流技术路线未定(如光学/压电式潜在颠覆)。 产业化延迟 :材料工艺瓶颈或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需求波动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存不确定性。 五、投资建议 短期 :关注电阻式技术主导企业(福莱新材)及材料国产替代(瑞华泰、江丰电子)。 长期 :布局全产业链能力(如汉威科技)与高精度传感器(柯力传感、麦格米特)。 风险对冲 :跟踪技术路线演进及头部企业合作动态(如机器人整机厂商绑定)。 核心结论:电子皮肤赛道技术迭代快、市场空间大,具备材料、工艺及算法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突围,建议关注产业化进程明确的头部标的。 附件:从柔性传感到人形机器人触觉革命,2030年增至61万台/年,推动电子皮肤需求;电子皮肤赛道技术迭代快、市场空间大 ![]() |
相关推荐 |
»
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形态:3自由度、300自由度、30000自由度
» 2024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赋能表面精加工白皮书:打磨工艺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显著提升生产性能 » 人机交互AI人机交互系统模型与新商业:带来新商业模式,将集成,统一各类 APP 的入口,能带来新一轮生 产力革命 » 中国工业机器人与减速机产业发展白皮书:7个部分明确了工业机器人的统计范围,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上游核心零部件等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应用场景研究报告-对实验室设备和样品的精准定位和操作,能化 建设的重要力量 » 机器人GALBOT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领域 » 小米机器人CyberOne环境感知及互动能力较优,明确首先落地工业场景 » 大象水星Mercury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稳定高效的轮式设计、成熟的双臂 与视觉应用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推动行业标准提升和技术路线多样化 » 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明确需求场景:科研教育、展览讲解 |
![]() ![]() ![]() |
![]() |
|
|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C座五楼 生产研发基地: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电话:4008-12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