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器人开发 > 智能接待机器人机构设计模型分析: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关节所受的力和力矩 |
智能接待机器人机构设计模型分析: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关节所受的力和力矩 |
来源: 时间:2025/9/30 |
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多连杆机构,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为规划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机构设计需求,计算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关节所受的力和力矩、分析动力学稳定性和控制规律,需要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给出便于进行运动规划和实施控制的数学描述[3]。 用传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式,对于多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其数学描述是强非线性和高阶系统,而高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列写极为困难,求不出显式表达式和解析解,不 能用于步态设计。目前,国际上研究双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时,常采用七杆机构动力学 模型,将整个腿部分为大腿、小腿和足部,上身视为一个质量块,从而得出七杆步行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事实证明这种近似可以比较现实地反映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设计出较好的行走步态。 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除了具有腿部的行走功能外,还具有上身的功能,自由度也比双足机器 人成倍的增加。从仿生角度看,人的手臂在运动中起着协调运动的作用,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手 臂是d立运动的,在行走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从运动链角度看,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由于有手臂运动,故它是由三条链组成的复合运动链,运动学、动力学、运动规划上更为复 杂,不能直接用双足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94]。本节将在双足机器人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运动特点,建立一个合适的运动模型,导出步行运动的数学描述。 本节设计的是一个19 DOF 的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暂不考虑其头部 和手指的自由度。 为了便于步态分析和设计,建模时将躯干近似 为一个杆,不考虑肘关节运动,两个手臂各视为一个杆,只考虑两 臂运动产生的水平面上旋转力矩,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 简化运动模型[95]。先,在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的腰部固连一个参考坐标 系O₂, 再在智能接待仿人机器人步行起点的重心投影处建立一个相对于地 面静止的绝对坐标系O₁, 图3.9为参考坐标系与绝对坐标系的关系示意图。两个坐标系的转换可以用下式描述:
|
相关推荐 |
»
智能接待机器人的关节机构设计方案参考:运动范围和运动速度变化
» 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主要部件选型参考方案:伺服电机,减速机和减速齿轮,陀螺仪 » 商用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任务规划,动作规划,轨迹规划 » 智能接待机器人控制结构设计原理:串行和并行两种结构 » 智能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运动控制器及运动控制方法的应用 » 迎宾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器设计原理,硬件框图,电路框图 » 导引机器人内部之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机器人的加速度,分为应变式,压电式和MEMS » 移动机器人内部之速度和角速度传感器,检测机器人运动速度,分直流式和交流式 » 智能机器人内部之位置角度传感器,设定位置角度,位移和角度的测量 » 移动机器人单个轮子动力学模型:轮子刚体? » 智能机器人电机的选择参考要素:负载性质,使用场所,启动频繁程度等 » 商用机器人的全方位轮的优势:任意方向运动,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跟踪 » 三轮智能机器人的优点:机构简单,旋转半径大 |
![]() ![]() ![]() |
![]() |
|
|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C座五楼 生产研发基地: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电话:4008-12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