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触觉传感器行业首次覆盖:无触不成手,触觉传感或迎万亿蓝海,规模有望达1.2万亿 |
触觉传感器行业首次覆盖:无触不成手,触觉传感或迎万亿蓝海,规模有望达1.2万亿 |
|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时间:2025/11/27 |
|
触觉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落地的核心硬件瓶颈,技术路线多元且尚未收敛,未来具备从手部向全身渗透的潜力,人形机器人量产达 1 亿台时市场规模有望达 1.2 万亿元,行业成长空间巨大,重点关注多技术路线融合能力的平台型企业及相关标的。 市场 :2024 年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153.3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达 355.9 亿美元,CAGR 12.8%,主流技术路线为压阻(37%)和电容(28%),下游集中于制造业(42%)、航空航天 & 国防(27%)、汽车(17%)。 人形机器人驱动增长 :当前触觉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集中于灵巧手,处于 L3 及以下水平(类似 4-7 岁儿童),未来将向手臂、足部、躯干、脸部延伸。测算显示,人形机器人年产量 1000 万台时,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2400 亿元;达 1 亿台时,多技术路线融合场景下市场规模约 1.2 万亿元,单技术路线Z高可达 3.76 万亿元(视触觉) 主流技术路线对比 压阻 :技术成熟、成本低,占比Z高(37%),但温度敏感、功耗大,代表企业有 Interlink、Tekscan、汉威科技、墨现科技。 电容 :灵敏度高、可测静态力,占比 28%,响应较慢,代表企业有 PPS、他山科技、汉威科技。 霍尔效应 :动态响应好,可同时检测法向力与切向力,成本较高,代表企业有 XELA、帕西尼。 视触觉(VBTS) :分辨率与灵敏度极高(接近人类指尖),强依赖算法,成本高,代表企业有 Gelsight、千觉、纬钛。 其他路线 :压电响应快但无法测静态信号,摩擦电可自供电,光学无电磁干扰但成本极高。 技术方向:阵列化(提升空间分辨率)、柔性化(适配不规则表面)、多模态融合(视触融合、物理触觉路线融合)、边缘计算(降低延时)、自供电(减少能耗)。 产业趋势:单一路线存在性能与成本瓶颈,未来多技术路线融合成为主流,具备材料、制造、算法复合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 |
| 相关推荐 |
|
»
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市场洞察及方案介绍报告:规模达63.39亿,需求量或达100-200亿台
» 2025年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核心模块的发展态势,机器人市场和技术趋势,应用场景和应用趋势 » 具身智能工业场景,精准、重复的任务流程成为率先落地的领域 » 各地对具身智能核心发展需求:产业端落地,场景驱动AI商业应用,机器人智能化改造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与场景应用洞察报告,5万台可替代10%装配工约6万人 » 各地主要人形机器人政策及核心内容 »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布局特点:核心突破-特色互补 » 国产人形机器人:多维共振 应用场景落地加速,5-10年内重塑产业生态 » 2025年人工智能就绪度白皮书-企业数智化转型的Al变革路径与评估指南-四个维度拆解AI硬实力和软实力 » 垂直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野望?餐厅,家政,物流,养老,服装等行业有较好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前景 |
![]() ![]() ![]() |
![]() |
|
|
|||||||||||||||||||||||||||||||||||||||||
| 版权所有 ©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运营中心:北京·清华科技园C座五楼 生产研发基地:山东日照太原路71号 电话:4008-12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