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老龄化和安全战略考量,21年来党和密集出台多项养老机器人D层政策文件,彰显对老龄化工作的
高度重视。鉴于我国将发展为Z大养老市场,从多维度推进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行业推动:2021年10月《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3年1月《"机器人+"应用行动
实施方案》、2024年8月《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确
立养老机器人在智慧养老产业的重要地位,推动其研发应用与场景融合,加速产业化进程。
技术创新: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机器人高转矩
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仿生感知与认知等核心技术突破,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攻克技术难题,提升养老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升J。
标准制定: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研究制定机器人助老助
残技术应用标准规范、2025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
则》(IEC63310) 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规范养老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流程,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性,利于行业有序发展,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养老机器人产品国际化。
打造300所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建设30个校企协同、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对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每年遴选10个代表性专业,每个专业建设10门核心课程
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主动开放应用场景,建设机器人训练场,打造成为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培育以自主协议为基础的制造业智能生态;实施企业技术中心AI赋能行动
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5-8家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聚焦“3+2+4”产业发展路径,布局整机产品制造,带动关联配套产业集聚,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育10家链主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3000例/年,服务疾病患者超10万人次/年,康复设备应用超2万人次/年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达1000家以上,形成120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梯 队,集群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建成不少于 3 个智能机 器人主题产业集聚区;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遴选发布不少于 50 个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按照“1310”具体部署,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不超过10个标杆案例,给予不高于800万元奖励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2025-2027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加大对大模型研发,数据资源整合及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努力推动本地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本白皮书旨在总结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典型人工智能+应用
提出了发放“模型券”、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支持人工智能软件首版次应用等5大举措;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鼓励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应用、推广,推动人工智能软件规模化应用
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培育5家左右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10家左右核心业务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
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推出面向制造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